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5|回复: 0

每周分享:《渊海子平》卷一(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1 19: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声明】:本文原内容,来源于2020年10月14日 每周分享 现整理如下:



今天开始讲解《渊海子平》卷一,卷一归纳为基础部分。虽然是基础,但是涉猎的内容比较多,把四柱命理所涉猎到的因素都进行了讲解。宏观来说,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1)天干地支相关信息。  (2)排八字,大运流年。  (3)十神六亲具体含义。  (4)众多神煞重点解读。

我们下面开始正式讲解《渊海子平》卷一的第一部分,天干地支相关信息。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四柱命理的基础,如果天干地支都不了解和掌握的话,那了解自己的命局,就无从谈起了。不了解自己的命局,也就更谈不上把握命运和改变自己了。(1) 论五行所生之始盖闻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是名胚腪;日月星辰未生,阴阳寒暑未分也。在上则无雨露,无风云,无霜雪,无雷霆,不过杳合而冥冥。在下则无草木,无山川,无禽兽,无人民,不过昧昧而昏作。是时一气盘中结,于是太易生水(未有气曰太易),太初生火(有气未有体曰太初),太始生木(有形未有质曰太始),太素生金(有质未有体曰太素),太极生土(形体已具乃曰太极)。所以,水数一,火数二,木数三,金数四,土数五。迨夫三元既极,混沌一判,胚腪乃分。轻清为天,重浊为地。二气相承,两仪既生,化而成天,其始也。或人形鸟啄,或人首蛇身。无嗜欲,无姓名,无邦国,无君臣。巢处穴居,任其风雨,亲疏同途,莫知其父子。五谷未植,饮血茹毛,其名荡荡,其乐陶陶。及其圣贤一出(谓伏羲、神农、黄帝名),智愚两分,遂有君臣父子之分,礼乐衣冠之制。呜呼!大道废而奸诈生,妖怪出。(是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始立天地之义。万物生焉,奸诈并起,妖怪腾出。)

这是开篇的第一段,讲述了世界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既不同于各类传说神创世界,也不同于现在科学能量变化,而是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来阐述万事万物的开始形成。而这一形成的过程,又可以类比所有的事情,所谓一花一世界亦如此。在天地没有形成之前,称之为混沌,整个世界好像胚胎一样。这个时候,日月星辰还没有出现,自然也没有寒冷与酷暑的阴阳对立。天上没有雨露、风水、霜雪、闪电等等,一切都处在幽暗的状态。地上没有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飞禽走兽、人类,所有都处在蒙昧的状态。没有天地,自然就没有天地对应的事物和景象,这个很好理解。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不管是对接一个项目还是认识一个人,在没有开始之前,是没有好坏利弊之分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情况。所以,在我们没有认识命运之前,不要轻易地下结论,到底命好命坏不要道听途说。在混沌中,突然有一团聚集起来,这个状态就是太易。太易是一片虚无,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紧接着气的形成,这个状态就是太初。太初是有气无体,火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然后就有了形态,这个时候就是太始。太始是有体无质,木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再然后有了质量,这个时候就是太素。太素是有质无体,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最后形成了整体,这个时候叫做太极。太极就是形体兼备,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这是易经哲学体系里面,五行的来源与形成。先后产生了水、火、木、金、土,对应的数字就是一、二、三、四、五。这与另外一个古老文化不谋而合,中国古代流传下来一个神秘图案,这个神秘图案源于天上星宿,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被誉为"宇宙魔方",它就是河图。在河图里,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同道居南方,因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三与八为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为友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同途,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我们经常说一个词叫阴阳五行,其实阴阳和五行是两个内容。阴阳是一个辩证的思想,好坏、对错等二元对立的概念,其中又涉及到阴阳互化,也就说两个方面可以互相转化。五行是五种状态和运动轨迹。那么阴阳和五行到底是什么关系?在这里,我做个简单的比喻:如果易经是一辆汽车的话,那么阴阳就是汽车的发动机,这是整个易经文化的灵魂;那么五行呢?五行就是汽车的方向盘,让我们对易经应用有了方向的指引。相对来说,阴阳好理解一下,五行相对复杂一些。五行的关系有三种,一种是我们经常说的金、木、水、火、土;一种是木、火、土、金、水;最后一种是水、火、木、金、土。在《渊海子平》里面,讲到的就是最后一种。这一种关系代表了什么,我们进行简单的分析,至于其他两种关系,在后面内容涉及到再做讲解。

我们现在知道,人体百分之八十的是水,地球百分之八十的也是水,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是最高智慧的代表与象征。在上古三式中有一式叫大六壬,壬代表的就是水,属于十天干的一种,寓意终极的生命与智慧。奇门、太乙、六壬,是中国术数的最高峰,精通三式可称神,在这三式中最复杂最充满变化的就是大六壬,由此可见水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事,我们开始接触的时候,首先会形成思想和认知(水),然后会用情绪和状态去表现(火),再然后会根据情况去发展(木),进而有了一定的结果(金),最后会在初步的结果里再发酵变化(土)。所以,五行形成的轨迹,就是我们为人处事的一套模式,你会发现所有的情况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在进行,包括我们的身体。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胎(水),然后有了胎心(火),进而是手脚(木),再然后是呼吸(肺),最后是吸吮成长(土)。

阴阳五行形成之后,三元具备,整个世界开始加速变化了,混沌的状态开始变的分明。轻而清的气体逐步上升,慢慢形成了天;重而浊的气体逐步下沉,慢慢形成了地。天地分、乾坤辨,阴阳两仪对立呈现,这个世界就形成了。这里面揭示了一个大的道理,天清地浊,心肾相交。

什么是天清地浊?我们经常说磁场很重要,风水很有影响,磁场与风水的核心就是天清地浊。人是仰天触地,抬头望天的时候,喜欢蓝天白云,低头看地的时候,喜欢坚石厚土。如果说,阴云密布或者脚踩棉花,那一个人的状态就不好了。以此类推,如果一个室内天花板是黑色或者重色,而底板是白色或透明反光色,那么在这样的空间,你会发现很难受。头重脚轻,身体难受势必会影响判断与分析,自然会影响和谐与发展,不管是居家还是办公都会起到不好的影响。

什么是心肾相交?我们知道精神气的来源是肾,肾的衰竭会加速精神萎靡和生命无力,肾气越强所带来的身体运动就越有力度,也就轻易不会有疲惫感。为什么小孩子跑一天,感觉不到累,因为肾气旺。老年人相对身弱,身体里面的水压制不住火,那么对应的心火之气就会上升,心脑血管的疾患就会发生,尤其是夜晚,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身体的头号杀手。所以老人年有起夜的习惯,除了方便之外,还会喝水补充能量。肾气旺、心火弱,这个人的生命迹象就会很强大,遇事多冷静(肾水),干戈少发火(心火),即是长寿经。我们接着说世界形成,形成之初,人的形态而异。有的人形鸟嘴,有的人头蛇身,所有的人没有嗜好和欲望,也没有姓名称呼,没有邦国概念,也没有君臣的区别。他们居住在巢穴里,承受风吹雨打,没有亲近和疏远概念,也没有父子尊卑的礼仪。那个时候,不会种植,也不会用火,过着连毛带血吃禽兽的生活。这种生活,没有忧愁,坦荡自乐。

关于人类进化的问题,现在有很多质疑声音。究竟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还是特殊群体造就,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和看法。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智人与直立人的相关内容,在直立人进化成智人的过程中,空白了很多信息。但是按照现在科学发展,我们已经逐步实现了器官更换与克隆,再加上马斯克的芯片,以后的人类会越来越嫁接基因强大的身体,类似牛头马面是极有可能出现的,《山海经》里的荒诞情节也会逐步实现。人聪明到极点,就会亵渎生命。宇宙从来没有因为某些人群的辉煌而任其肆无忌惮,像玛雅文化、三星堆文明、苏美尔文明等等,都曾辉煌一时,然后悄然消失。所有的文明一开始都像婴儿一样,没有羞耻心,也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所以拥有最纯真的笑容。最纯真的笑容就是最好的修行,我们现在有很多修行的方法,不管道家还是佛家,都是让大家回到生命最初的时候。包括我们做人做事也是这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世界形成,人类繁衍,后来出现了伏羲、神农、黄帝等圣贤,人与人之间有了智慧和愚昧的分别,于是君臣、父子等身份角色开始,礼仪穿戴等制度也相应诞生。于是,平等自在的生活制度被废弃,奸诈自然产生,妖魔鬼怪纷纷出现了。这个时候,形成了规律和记载,天在子时开始,地在丑时开始,人在寅时开始,万物依次生长,妖怪四处横行。礼仪,现在是一个文明用语。接人待物,会让人感觉到舒适。但是最早的礼仪,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这里的礼仪包括着装,不同身份的人穿着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古代王朝电视剧会发现,一品大员和三品大员穿着区别很大,包括身上刺绣的图案也差异很大,其主要代表的就是不同的级别和权威。这自然造就了阶级和人群属性的高低,不同的落差就会产生各种匪夷所思的想法,奸诈与恶毒也应用而生。什么是妖魔鬼怪,人心起万变,便有种种像。这个世界,本身很简单,但是人心很复杂。人有了好坏之分,就会有欲望和争夺,从此对立和不同层级建立,人为了达到不同的层级就会绞尽脑汁,地位级别、财富级别等等莫不如此。在佛法里面讲,与你有关的世界是因你的念头而起,一念起,沧海桑田,一念灭,万水千山。真正保持一个平常心,才会把握人生的规律,掌握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什么才是生命最好的方法,心静如水,从容不迫。第一段讲解到此结束。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我们周五晚上不见不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龙隐说易】会员服务——宏愿传道三十年,而今从心再出发 51LA统计

GMT+8, 2025-5-4 04:30 , Processed in 0.0603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