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隐说易】高考除报志愿外,还有两个非常非常重点的地方
大家,晚上好。很长时间,没有和大家进行分享了,说来也是惭愧。人生中总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去完善,会暂时打破原有的计划,可能我们在失去一些东西的同时又获得了一些新的东西,所以把这些所谓的“新东西”拿出来,给大家打分享,听上去有些戏剧。今年上半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自我感觉在前行的道路上已经遇到了瓶颈,自己需要静下来提升,不然拿着故有的东西唱新歌,总觉得格格不入。也正是这个原因,减少了很多的解疑答惑,一些小问题的咨询也就随缘祝福,不再深入了。
近期,因为高考志愿填报的问题比较集中,很多学生比较迷茫。这个并不可怕,因为孩子的认知毕竟是有限的,不清楚未来的方向,也实属情理之中。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比学生迷茫更可怕的是家长的迷茫,因为家长没有清晰的分析与指引,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接下来将近4-5年的不知所措,甚至将近10年的困顿。届时孩子从迷茫的18岁一下子到了迷茫的28岁,这十年恍然如梦,人到而立之年危机重重。
其实,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当年家族里面有一个学习非常优异的孩子,曾经以学校文科第一的名次考入了省内重点高校,这在当时来说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大学的生活过的很快,4年大学生涯,还没来来得及说开始,已经结束了,随后考研没有成功,然后就回到老家开始谋生。社会与学校是两个概念,很少有学生能够提前认知、熟悉、适应社会的游戏规则,所以对于一个刚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来说,很多事情都格格不入,就这样瞎忙了两年。后来家里实在着急,拖关系进入到一个国企下属单位,干着一些繁杂的事务,加上这两年疫情的原因,单位工资发的很不及时,很多时候都是捉襟见肘。如今已经迈入三十之际,工作不太稳定,感情空白,家里人愁坏了头。
类似这样的实例,我想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在这里,并没有对这类人群的讥讽,而是叹息与着急。人生很多时候,可以换一种方式,但是往往很多人并不知道还有其他的选择。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同样的高中毕业,几年大学生涯之后,大家差距瞬间拉开,甚至会有天壤之别。其实,不仅是他们,还有我们。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曾经周围的朋友,十年之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为什么当年一起玩耍的人,现在玩耍不起来了?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家庭、事业吗?我想这还是流俗于表面,更重要的是大家水平、能力、社会资源不一样了,即便在一起也没有共同的话题,所以硬在一起,你也尴尬对方也尴尬。
究竟是什么拉开了彼此的差距。
首先要肯定的是,学校的好坏会有一定的因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点,往往这两点又是我们普通家庭很容易忽略的方面,甚至我们会认为无关重要。那么作为家长的你,你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求学时期的认知天花板,以及行为习惯和做事准则。我们作为家长,如果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心仪的大学,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 在大学里面好好学习,然后毕业找一个好工作?这个观点很可怕的,就像说我们自己一样,好好努力,然后有一个好收入。你确定努力了,就一定有好的收入吗?即便努力一定有好的收入,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努力?
(1)一颗勇敢的心。
当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和自己想的截然不同,当我们还在为如何熟悉校园生活而惆怅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同学可以开车自由出入了;当我们为接下来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些同学家庭就是从事这个方面的,他们具有天然的优越感。没错,在大学里,很多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一开始是没有优越感的,唯一的优越感可能是高考的那点成绩。那么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快速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和技巧,而且积极、包容、容纳这个新的环境。
很多人在接触新环境的时候,总是拘束的,甚至是不自然,尤其曾经以为自己优秀的地方碰到了更加优秀的人,你会萌生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你退宿,甚至会随波逐流,当然这还谈不上自卑,只能说不自信。如果一个学生在大一的时候,不能树立自信的心态,那么整个大学三四年都会生活的比较紧张,甚至不自然。所以在这里,我个人的建议就是除了学习本专业的内容外,一定多参加校园活动,甚至是组织校园活动,你来学会熟悉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把控大家的心态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我们不一定非要成为学生会主席,也不一定非要优秀到在校入党,但是自己勇敢去面对挑战,学会与更多的人一起生活和创造价值,这个是重中之重。
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培养自己一个爱好,并把这个爱好成为自己奋进的一部分。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或者跑步,都可以。除了极个别的学术型人才之外,以后以学术来生存之外,我们更多的还是要回归社会,会在社会中寻找到自己新的社会标签和属性,而爱好会在无形中提升自我的积极性,并有可能链接一些没有想到的资源。
(2)一个认真的态度。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会从紧张的高三气氛中松弛一下,因为有人要求你学习和自我自觉学习,这是两个概念。从现在开始,没有人一定逼你做什么事情,很多事情是由自己做主,自己安排,当然自己也要承受自己的成果与结果。我们普通家庭的孩子,在自觉性上比较差,是因为大部分孩子在上学时期完成的成绩与努力都是为了给家长一个交代,很少是自己真正喜欢或者为自己负责的态度,所以一旦进入到宽松的环境里面,很容易放松自我,甚至沉沦。这个在前些年比较明显,有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开始沉迷游戏或各种新鲜事物,不能说玩物丧志,只能说没有良好的把控自我。
所以,从18岁开始,人生需要的不是绝对的努力,也不是熟练的人际关系,而是对自己对人生对未来的认真态度。这就需要,我们从上学的第一天就做一个详细的规划,最少5年,甚至是10年,在你最好的年华里面,你要沉淀、提升到什么地步,然后在没有任何社会资源、家庭背景的情况下,创荡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可能这个比较抽象,那我们说个具体的事情,在大学里面会有一个现象比较普通,就是谈恋爱。不过很多人,谈的不是恋爱,而是恋爱的气氛与感觉。
为什么这么说,一般情况下,这个班级或者戏院里面,最优秀的男同学会追求最优秀的女同学,这个貌似天经地义。那么剩下的呢?你的舍友谈恋爱了,你的同桌谈恋爱了,你谈不谈?也想谈?和谁谈?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给你建议,甚至乱点鸳鸯谱,那么很多人就会在周围人的拥促和建议下,和一个并不一定是自己内心最喜欢的人在一起谈恋爱,因为大家觉得不错,所以你也想试试。最后的结果,很多人都是离开学校的同时,结束了大学美好的情感。人,一定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真正的追求,哪怕失败了,也是自己努力了,但一定不要敷衍。因为最后你会发现,敷衍会有敷衍的代价,而失败会有失败的成长。凡事认真一点,你好她好未来也好。
可能和很多老师、家长的建议,不太一样。这是我当年在校园里面,最大的感触。后来,很多年之后,反观当时校园的同学,现在很多的人处境大都是校园时期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的。其实,无论是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子,还是当下正努力的我们,都需要这两个方面的提升和努力。为何如此重要?我从14年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到如今已经9个年头,在这9年里面遇到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当给大家做做分析、指导,最初的时候我会把重心放在这个人的生辰信息以及居住环境方面,一命二运三风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轨迹和富贵程度。但是后来,越来越发现,命运的后面还有一个无形的力量在影响、改变着这一切,佛家里面称之为业力,道家里面称之为道法,儒家里面称之为秉性,三教背后都在阐述一个观点,就是这个人的心性和品德。
我们无法用生辰八字几个简单的天干地支,来框住一个人的一切。我们大部分人,都喜欢用固定、有规律的东西来制定规则,进而成就自我。其实,人生就是阳光的一样,是无限的,所有被禁锢的不是身体,而是灵魂。遇到不好的情景,是否依然充满自信?遇到失败的时候,是否仍然保持认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替你生活一天,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最近看了一本书,施一公的《自我突围》,开篇写道:理想,是宇宙间最美好、最可贵、最闪耀的存在,是让生命实现价值、得以慰藉、获得无穷力量的源泉。宇宙已经存在了138亿年,而人类文明仅仅存在了几千年。我在这个世界里最多不过百年经历,但我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宇宙中的恒星,都经历过千亿摄氏度、万亿大气压的锻炼。如果原子能说话,它一定会告诉我它务必神奇的历程。人生忽而半百,不知老之将至。对于在漫漫宇宙长河中转瞬即逝的我,唯有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才能极致的感受生命的精彩,才能无愧于组成我身体的每一个原子,才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看到这里,总是感叹。是呀,人生看似漫长,实则短暂,心若恒远,无尽精彩。加油,理想者。
PS:高级会员的金融指导,已经更新,请注意查阅。
(每周定期更新,之前没有查看的,请先查看之前内容)
页:
[1]